擂鼓鎮地處竹山縣西部,下轄1個社區、16個村,全鎮共有9342戶31121人,現有脫貧戶3302戶10015人,監測戶132戶382人。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將其作為七大戰略之一寫入黨章,農穩社稷、糧安天下。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擂鼓鎮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以建設“數字鄉村先行區鄉村振興示范鎮”為藍圖,堅持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鎮域環境持續保持和諧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勢頭良好,先后獲得省級生態鄉鎮、省級文明鄉鎮、湖北省“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等榮譽稱號。
一、主要做法
1.堅守脫貧底線,深化攻堅成效。建立定期走訪制度,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戶戶走到”,組織專班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情況進行普查普訪,及時消除風險隱患,“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進一步提升鞏固。每年10月份組織專班攜明白卡入戶進行收入測算、政策講解,真正做到收入算足、算準、算對、算滿,群眾認可,確保脫貧戶年人均收入逐年增長。各村通過組織群眾召開小組會、院子會等方式,宣傳鞏固脫貧成果的相關政策,同時組織專班入戶模擬訪談,群眾對鞏固脫貧成果工作的知曉率、認可度進一步提高,堅守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2.夯實政策落實,確保政策不變。堅持學用結合,通過黨委中心組、支部主題黨日、工作例會等途徑及時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會議、文件精神,結合鎮情實際,制定《擂鼓鎮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等文件,成立鄉村振興領導小組,為工作推進提供強力的組織保障。堅持部門聯動,充分發揮各鎮直單位部門優勢,實現信息共享,建立風險預警臺賬,精準快速識別返貧致貧風險。
3.實抓政策落實,盯牢因戶施策。教育資助精準落實,擂鼓鎮堅持嚴格按照控輟保學工作要求,扎實開展適齡兒童控輟保學入戶摸排,確保全鎮無適齡兒童輟學情況。加大教育幫扶政策宣傳,精準組織春、秋季“雨露計劃”對象摸排,對脫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及時落實教育資助,組織引導脫貧家庭新成長勞動力接受雨露計劃職業教育,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健康幫扶持續跟進。嚴格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確保鎮內脫貧人口、監測對象基本醫療參保率100%、家庭醫生簽約率100%。鎮村干部通過入戶走訪、發放宣傳折頁、微信交流群等方式向群眾普及住院報銷比例、慢病辦理、“一站式”結算、先診療后付費等醫療政策,確保符合條件群眾政策應享盡享,健康幫扶政策落實落地。住房安全全面保障,堅持常態化開展住房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做好住房安全鑒定臺賬,及時處理因災導致唯一住房受損的突發狀況,確保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飲水安全鞏固提升,不斷完善飲水安全設施管護機制、應急處置機制,規范化建立管護臺賬及相關檔案,定期組織人員對各村飲水點進行清理、維修,確保水質安全,對干旱、冰凍等災害影響造成的短暫性缺水,采取送水上門等方式保障群眾飲水,確保不出現因極度缺水導致群眾正常生產生活受重大影響的問題。兜底保障兜牢兜實。擂鼓鎮堅持常態化做好特殊困難群體的關心關愛,對因病因災導致喪失勞動力、兩不愁三保障受到嚴重影響的困難群眾,依照程序及時采取臨時救助、納入低保等措施幫扶,做到了應兜盡兜。
4.強化制度落實,推進鄉村振興。不斷健全防返貧監測體制機制。擂鼓鎮堅持每季度開展一次戶戶走到、每半年開展一次防返貧監測大排查活動,對每名監測對象及脫貧戶均明確了幫扶干部進行包保,對監測戶根據戶情制定了幫扶政策,不斷提高群眾對鞏固脫貧成果的認可度和滿意度。產業幫扶全面覆蓋。堅持“一主四特”產業格局,不斷做強茶葉產業,做優食用菌產業,做全蜜蜂產業,做好特色產業,實現除政策兜底戶外脫貧戶產業全覆蓋。三是就業渠道不斷拓寬。通過實施“點對點、一站式”輸送,實現鎮內有外出就業意愿的勞動力能夠及時入職、穩定務工增收。協助鎮內工業企業、市場主體、就業幫扶車間等招聘脫貧人口就近務工,利用“春風行動”、縣人社招聘等,組織脫貧勞動力在縣內或外出務工,確保每年脫貧人口務工就業規模穩中有增。
二、成效
1.探索鄉村組織建設科學化路徑,建強鄉村振興的戰斗堡壘。擂鼓鎮始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把黨組織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核心驅動力。通過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不定期舉辦專題培訓,聚焦干部能力作風提升,加強黨員干部隊伍教育,干部作風、能力全面鞏固。認真落實全市推動能力作風建設走深走實、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十堰篇章大會部署,今年來開展能力作風建設學習班15場次、青年干部成長大講堂17場次,實現干部政治素養和能力作風全面提升,推動能力作風建設走深走實。組織全鎮黨員干部逐章逐節學習《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鎮主要領導、各村黨支部書記講授專題黨課30余場次,觀看廉政微視頻及警示教育片等6場次、開展現場警示教育1次,對照《條例》認真開展檢視整改,筑牢黨員干部遵紀守法、廉潔從政意識,打造忠誠干凈擔當干部隊伍。
2.探索鄉村經濟發展產業化路徑,激發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擂鼓鎮立足本地實際,結合當地的自然資源和農業優勢,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培育本土特色品牌,農特產業提質增效。持續壯大產業規模,擂鼓鎮現有管護茶園1.2萬畝、中藥材1280畝、種植煙葉1500畝、食用菌40萬棒,新建油茶基地3000畝,完成董家溝村旱改水項目100畝,生豬、梅花鹿、中華小蜜蜂、水產養殖等產業蓬勃發展,農特產業穩步提升。蜜蜂產業率先實行“全鏈條入戶服務”,形成以萬畝茶葉為主,特色煙葉、特色菌菇、特色林果、品牌蜂蜜為輔的綜合農業體系,實現了產業整體提升。依托煙墩梓黨員政治生活館、烈士紀念墓、航空科普館,棗園蜜蜂科普館,西河科普研學基地等旅游資源,打造擂鼓“鄉郊游”特色旅游循環線路。舉辦“茶緣中外·飛云留香”茶旅活動、插秧節等系列活動10余場次,接待各類游客、研學群體2.5萬余人次,帶動群眾增收50余萬元,西河村中小學生研學基地被十堰市教育局納入“十堰市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三產融合成為全縣標桿。
3.探索鄉村環境整治系統化路徑,擦亮鄉村振興的生態底色。鄉村振興離不開生態振興。擂鼓鎮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三清、三綠、三改”,打造群眾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擂鼓鎮按照“村村有特色、處處是景點”的要求,全面實施村莊綜合環境整治、生態環境“7+1”專項治理、廁所革命,近三年來,全鎮衛生廁所7342戶,累計改建無害化廁所6670戶,完成集鎮區域內污水主管網累計建設22961米,雨污分流接戶管網建設28371米,安裝預制檢查井820座,接入污水管網916戶、3480人,集鎮區域污水處理能力顯著提升;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進農村分散式微動力污水處理工程建設,累計完成污水主管網建設34194米,接戶管網建設55889米,安裝污水處理設備7座。堅持每周開展“潔凈竹山 村莊清潔日”行動,常態化對主干道、河道溝渠、背街小巷等重點區域開展環境衛生整治150余次,運用共同締造理念推進擂縣路及S317省道沿線村“十堆十亂”專項整治,開展植樹栽花、美化亮化行動,累計栽植各類花卉樹木13萬余棵,人居環境質量全面提升,集鎮面貌明顯提升,“五無”鄉鎮創建成效顯著。
4.探索鄉村文化繁榮正向化路徑,打造鄉村振興的精神高地。鄉村文明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靈魂工程”。擂鼓鎮以移風易俗為引領,制定村規民約,建強“清廉村居”文化陣地,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管理作用,實現了黨風清廉、政風清朗、村風清淳、民風清和。實施文化隊伍專業工程,組建了鎮村文化骨干隊伍,發展了文化志愿者400余名;實施文化陣地升級工程,配備圖書1.8萬余本,17個村數字農家書屋實現全覆蓋;實施鄉村文化繁榮工程,組織開展人才培訓、政策理論宣傳、道德講堂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120余場,受益群眾2.5萬余人次。充分發揮黨員干部、鄉賢鄉紳、“綠領”等人才隊伍作用,讓黨建文化成為鄉村主流文化,引領整個鄉風民風向上向好。充分挖掘各村好人好事典型事例,深入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做好正面宣傳,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講好擂鼓故事,展示擂鼓形象。
5.探索鄉村社會治理現代化路徑,夯實鄉村振興的穩固基石。增強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深入推進“黨建+微網格”治理格局,深化農村自治實踐,由黨員擔任網格員、平安義警,負責網格內矛盾排查處置、移風易俗宣傳等工作,將17個村(社區)劃分為88個網格,以村(社區)為單位構建“1+1+X+N”網格管理體系,安裝“微視頻”智能視頻監控2695戶,推動重點人員落網格。將社區矯正人員、信訪重點人員等6類重點人員和投資失敗、精神失常等12類“六失三低三少人員”全部落到網格,建立人員底冊,落實包保責任,定期走訪,全力幫扶。在金嶺村、西河村開展“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村級平臺試點建設,嚴格落實鎮村主要領導“接訪、約訪、下訪、回訪”等制度,實現問題、矛盾、糾紛排查發現調處“三個一”,切實做到大事不出鎮、小事不出村。
三、展望
1.深化產業發展,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未來,我們將繼續推進農業產業升級,依托本地特色資源,發展現代化農業。通過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推動農業綠色、智能化發展。同時,完善農產品的加工、包裝和銷售渠道,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幫助農民實現持續增收。
2.加強生態保護,打造綠色發展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將繼續成為我們工作的重點。我們將加大環保設施的投入,推行更加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推動生態農業和綠色產業的發展,確保鄉村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打造鄉村旅游新亮點,促進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
3.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我們將繼續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創新基層治理方式,推進鄉村社會治理現代化。通過引入智慧鄉村管理平臺,運用大數據和信息化手段,提升鄉村治理的效率與精準度。同時,進一步加強法治宣傳和村規民約的落實,構建文明和諧的新型鄉村社會。
4.推動文化振興,豐富群眾精神生活。在文化振興方面,我們將繼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通過完善文化基礎設施,增加文體活動的種類和頻次,增強村民的文化獲得感和認同感,推動鄉村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擂鼓鎮:趙斌)